在江西鄱阳湖畔,有一群人与水为邻,以“渔”为生,他们是渔民;也是这样一群人,如今变身为护鱼员,身着统一的巡护服,驾驶着执法船只和车辆,穿梭在广袤的水域中,守护着这片祖辈赖以生存的湖泊。
一支支由曾经的捕鱼人组成的队伍,正在鄱阳湖畔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生态屏障。
他们的故事,是时代浪潮下个体与社会的深刻互动,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的鲜活例证。
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也是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曾是周边渔民赖以生存的”聚宝盆“。然而,随着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鄱阳湖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生态系统,国家出台了禁捕退捕政策,要求渔民放弃传统的捕鱼方式,转向其他生计。
对于世代以捕鱼为生的渔民们来说,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杨国荣,是南昌市南昌县蒋巷镇的众多渔民中的一员。他所在的村庄有九十多户专业渔民,大家世代以捕鱼为生,他的祖辈、父辈都是渔民。捕鱼是他从小耳濡目染的技能,也是他之前唯一的谋生手段。
禁捕退捕之前,每天kykg开元平台凌晨4点,杨国荣就起床,驾驶着小船驶向鄱阳湖深处。他熟练地撒网、收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然而,随着禁渔政策的实施,杨国荣和许多渔民一样,面临着失业的困境。正当大家为生计发愁时,政府伸出了援手。2020年12月,政府开始号召渔民们报名参加护鱼队,提供公益性岗位给渔民。
杨国荣意识到,这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是对渔民未来生计的长远考量。于是他抱着试试的心态报了名,没想到竟然成功入选。经过培训后,他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成为了护鱼队的一员。
上饶市鄱阳县的蒋礼义在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了护鱼行动。2018年,鄱阳湖尚未实行全面禁捕,但在渔政系统工作的蒋礼义,已经意识到江豚和鄱阳湖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为了保护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江豚和鄱阳县日渐枯竭的渔业资源,鄱阳县决定利用渔民对湖情、渔情的了解,在渔民中选拔出一部分人,组建一支江豚协助巡护队。
2018年7月,鄱阳县江豚协助巡护队成立,蒋礼义担任队长。通过层层选拔,6名主动报名的渔民,成为了巡护队成员。他们放弃了能取得更高收入的捕鱼工作,上交捕捞许可,加入巡护队,自此成为了保护江豚、保护鄱阳湖生态的“守护者”。
“生态保护总要有人来做,其他人不做,我们不做,那谁来做呢。”问及加入巡护队的初衷时,队员毛国启如是说。
南昌新建区南矶乡的万绍凤、九江市永修县的范昭、濂溪区的王第友……这些曾经的渔民,如今身着巡护服,成为鄱阳湖生态保护的坚实力量。
杨国荣坦言,刚加入护鱼队时,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一方面,他为能参与到保护鄱阳湖的行动中而感到自豪;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自己的未来生计,担心家人的不理解和反对。万绍凤甚至羞于开口劝导”捕鱼者“,认为自己以前是搞鱼的,现在来劝别人别搞鱼,感觉很不好意思。
初上岗时,杨国荣对禁渔护鱼的相关法律知之甚少。通过参加县里、市里甚至省里的培训活动,他逐渐掌握了相关知识,并能够准确判断垂钓行为是否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国荣逐渐意识到,禁捕退捕政策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是对渔民未来生计的长远考量;同时,作为渔民,他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清澈的水域。
鄱阳县江豚巡护队成员毛国平说:“刚开始思想也没有转变过来,当地人民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后来参加了几次培训、看到了很多关于鄱阳湖生态环境的新闻,慢慢意识到鄱阳湖生物资源一天天在减少的严重性。”
随着禁捕退捕政策的深入实施和巡护队工作的持续推进,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渔业资源也得到了有效恢复。
杨国荣分享了得知鄱阳湖水质改善的喜悦。省环保厅来检测鄱阳湖水质的时候,护鱼队全程积极配合,看着他们专业地采集水样、进行检测,杨国荣和队友们心里既好奇又充满期待。“当得知检测结果显示水质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时,我们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这说明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鄱阳湖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渐恢复。”
“我们在日常巡护时经常能看到鱼儿跃出水面,甚至跳到船上。”蒋礼义说,巡护队负责的区域水质状况相较于往年有了明显的改善,鱼类数量也显著增加。
这些景象让护鱼员们意识到,他们所付出的努力正逐渐转化为鄱阳湖生态复苏的成效。
加入护鱼队后,护鱼员们不再与鱼贩、渔具供应商等有来往。为了避免引起群众的误会,他们平时也基本不吃鱼,要彻底断绝与非法捕捞有关的任何嫌疑。
护鱼员们与当地的渔民都彼此相识、熟悉,起初对渔民进行劝阻时并不被理解。“讽刺、谩骂的话也时常听到。”蒋礼义说。
部分护鱼员与一些亲友的关系变得紧张。蒋巷镇护鱼队队长应宗拾苦笑着说,有时候他的亲戚违法捕捞,想让他网开一面,但他始终坚守岗位,秉公处理,为此还和一些亲友断绝了来往。他坚定地表示,虽然这样做很无奈,但鄱阳湖的生态保护是大事,不能因为亲情就放弃原则。
蒋巷镇护鱼队实行24小时轮班制,白天有两组人分别沿着赣江中支和赣江南支进行巡护,晚班则由流动组负责,从0点工作到8点,确保负责区域的每个角落都在他们的监控之下。
他们的巡护路程漫长而艰辛,有时一天需要行走上百公里。流动组的工作范围很大kykg开元体育官网,他们巡护一次就是40多公里,一天需要有4次,合计160多公里,来回就是300多公里。
在巡护过程中,护鱼队成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非法捕鱼行为的发生。他们不仅要面对恶劣的天气条件,还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杨国荣和他的队友们经常需要在寒冷的冬夜步行前往现场,进行长达几个小时的蹲守。
在无数个夜晚,当整个世界都沉浸在梦乡之中,护鱼队却要保持高度警惕。违规偷捕行为往往在此时悄然上演。
一个静谧的夜晚,时针指向23点,队员们像往常一样开始了夜间巡逻。他们驾驶着执法船,缓缓地在湖面上穿梭,月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却无心欣赏这美景。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轻微的发动机声,经验丰富的队员们立刻警觉起来。他们迅速关掉船上的灯光,凭借着对这片水域的熟悉,朝着声音的来源悄悄靠近。接近目标后,发现是一艘小型渔船正在非法捕捞。
队员们小心翼翼地包围上去,就在准备实施抓捕时,偷捕者察觉到了异样,试图加速逃离。队员们立即展开行动,驾驶着执法船迅速追赶。在追逐过程中,湖面泛起阵阵水花,船只的颠簸让人站立不稳,但队员们毫不退缩。经过一番紧张的较量,终于成功截住了偷捕者。当看到船上装满非法捕捞的鱼获时,队员们的脸上露出了严肃而又坚定的神情。
在队里,队员们从曾经的竞争对手变成了亲密无间的战友。杨国荣所在的流动组,工作任务艰巨繁重,但彼此之间的情谊却在困难中愈发深厚。他感慨地说:“那种在困难时刻相互扶持的感觉,是以前捕鱼时从未有过的。以前,大家都各自为战,只想着多捕些鱼卖钱,很少会关心别人。但现在不同了,我们是一个团队,共同守护着鄱阳湖。”
对外,护鱼队与各方建立起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成为了连接水域生态保护各个环节的重要纽带。
应宗拾队长详细介绍道,一旦遇到严重的偷捕情况,比如使用炸药、毒药、电网等极其恶劣手段的偷捕行为,会第一时间上报县里的渔政局或者拨打110 报警。
有一回,他们在巡逻时发现湖边有一伙人鬼鬼祟祟的,凭借经验感觉他们可能在进行非法活动,便悄悄靠近观察,果然发现他们正在布置电网准备电鱼。队员们一边密切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防止他们逃跑或采取危险行为,一边迅速通过对讲机向公安部门报告情况,并详细说明了位置和现场情况。公安部门很快就赶到了现场,在护鱼队的配合下,成功将这伙偷捕者一网打尽。
“巡护队也是渔政的手和眼睛,甚至脚。”蒋礼义说,在巡护过程中碰到不听劝阻或屡教不改的渔民,他们会及时上报给渔政执法部门。
杨国荣和队员们每次出去巡护,都会在巡护车上装满宣传单。碰到村民或者游客,就会主动上前发放,并热情地给他们讲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杨国荣还经常在朋友圈分享护鱼队的工作点滴kykg开元体育官网,包括巡逻时看到的美丽湖景、救助的野生动物等。没想到很多朋友都很感兴趣,纷纷点赞、评论,支持护鱼队的工作。通过这些方式,杨国荣感觉自己在社区里传播了环保的种子,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保护鄱阳湖生态的重要性。
这些努力逐渐得到了村民们的理解和支持。现在村民们对护鱼队队员们都很熟悉,见面会主动打招呼问好,还会询问一些护鱼方面的问题。应宗拾队长笑着说:“现在村民们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支持配合,有时候还会主动提供线索帮助我们打击非法捕捞行为。”
据了解,自鄱阳县江豚巡护队成立以来kykg开元体育官网,共计发放江豚保护和生态保护宣传资料八千余份。巡护队通过开展江豚保护、生态保护宣传教育进校园、进渔村,发放各类宣传资料,组织观看江豚纪录片、水生生物电影等,促进江豚保护、生态保护理念的广泛传播。此外,他们还与院校合作,在鄱阳县的湖城学校共建“江豚学校”,让学生们了解更多关于江豚的知识,增强学生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每年,万绍凤所在的南矶乡政府都会印出很多箱传单。南矶乡在入口处设立了关卡,护鱼队员会在此将传单发给进来的车辆和人员,紧接着讲解禁捕禁钓政策,告诉他们现在已经进了国家湿地保护区,这里面禁止捕鱼垂钓。同时,队员们在村中也积极宣传普及禁捕政策和生态保护知识,促使村民从最初的不理解转变为对护鱼队工作的支持。
生态保护的宣传工作不仅面向广大社会公众,护鱼员们也热衷于向身边的亲朋好友传播这一理念。
护鱼员们表示,他们现在也经常与家人、亲戚、邻居交流关于护鱼队工作、鄱阳湖生态的话题。从前杨国荣碰见渔民朋友,打招呼的日常是“你今天捕了什么鱼?”“抓了多少鱼?”;现在和朋友见面,聊天的话题都围绕在护鱼业务上:“发现哪里有人偷捕?”“今天抓了几个非法捕捞的人?”
据江西省环保厅的检测数据显示,鄱阳湖的水质比禁捕退捕政策实施前有了很大的提升。
如今的鄱阳湖,水质清澈,鱼儿成群,江豚、小天鹅、白鹤等珍稀水生动物也频繁现身。“像候鸟,很多就出现在离马路边不到10米远的地方。”万绍凤说。
“目前我们所巡护的范围,发现江豚种群的数量有98头。”蒋礼义说。他回忆起最初见到江豚时的惊讶,而今已习以为常。令蒋礼义尤为欣喜的是母子豚的出现,这表明江豚在鄱阳湖的繁衍生息状况良好,巡护队保护工作取得了成效。
护鱼员们的坚守与奉献带来了鄱阳湖生态环境的改善,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继续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决心。蒋礼义表示,希望通过巡护队的工作,影响大家的思想,让大家提高生态保护的意识,带动大家一起来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
鄱阳湖的水,依旧浩浩汤汤,流淌着岁月的故事,也见证着各地护鱼kykg开元平台队的成长与奉献。未来,期待鄱阳湖在护鱼队的守护下,生态愈发繁茂,水更清、鱼更跃、豚更欢,人与自然永享和谐安宁之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