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校对这一工种会“失业”吗?内容生产领域的“数字质检员”,究竟是否靠谱?
今天,上海辞书出版社与百度、鲸汤(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沪发布“辞文智能知识审校系统”。该产品是基于《大辞海》权威知识库与文心大模型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标志出版行业智能化转型迈入新阶段。来自全国新闻出版行业、人工智能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近百人出席。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秦志华表示,“辞文”突破以往各类文本审校工具的局限,实现了从“文字纠错”到“知识审校”的能力跨越,但其价值更在于守护知识传播的准确性与严肃性。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作为国内首个融合权威工具书资源的智能审校解决方案,“辞文”实现了四大技术突破——精准的知识溯源能力,能让用户不仅知道“错在哪里”,更明白“正确的应该是什么”;强大的多轮推理能力,可深入验证文本多维度合理性,找出隐藏的逻辑谬误;动态的知识更新机制,确保核查结果紧跟学术发展前沿;智能的交互式审校流程,既保留人工专业判断,又发挥AI效率优势。
目前该产品可在10分钟内完成40万字文本量审校,并支持Word/WPS和PDF两种主流文档格式。报价约千字0.799元,主要面向机构平台等To B客户。样品测试数据显示,其错误识别准确率达80%,审校工作效率成倍提升,有效解决传统文本审校在知识性ky开元官网、逻辑性方面的痛点。
历时两年研发,“辞文”深度整合标志性大型综合性辞典《大辞海》中30多万词条知识体系与文心大模型理解、生成、逻辑、记忆四大核心能力。
AI技术生态副总经理周奇表示,依托文心+飞桨的核心技术,百度致力于和硬件伙伴、技术伙伴、数据伙伴等共建生态,架起技术和行业专业知识的桥梁,打通大模型垂直领域应用工程化“最后一公里”。
上海市出版协会理事长胡国强认为,出版机构要不断聚集自身的核心资源,融合先进的AI技术,拓展更多应用场景,以科技之力激活文化资源,以跨界融合推动行业升级,推动出版业实现“智能+文化”双轮驱动。
据悉,目前该产品已应用于人文社科、科学技术等出版领域的文本审校,未来还将拓展至新闻传媒、教育科研等场景,致力于成为内容生产领域的“数字质检员”。
发布会上,《咬文嚼字》《经济日报》等用户代表分享产品使用心得。上海咬文嚼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敏结合体验分享多个纠错案例。比如ky开元官网,一文介绍了元好问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古今痴男女,谁能过情关?语妙天下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是出自元好问之手。”
“辞文”平台表示建议替换“也是”为“并非”。根据权威资料,并未提及“多情却被无情恼”这句诗出自元好问之手,因此目标文本中的这一说法可能构成事实性错误。“修订内容将这一错误说法进行了更正,符合修订要求。”王敏表示,产品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专业优势性。
另一则案例中,“辞文”结合古典文学知识库,建议替换“已”为“己”,并解释目标文本中“字正已”与权威资料中“字正己”不一致。《大辞海·古典文学》中明确记载李端“字正己”,因此修订内容将“正已”改为“正己”是正确的。
发布会上,上海辞书出版社与方正电子、启裕科技等签署合作协议。“辞文”发布不仅是时代出版融合发展一大步,更是人类知识赋能的创新探索。